圖片

《骨謎》

編著:張全超

版本: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(lián)書店

2025年4月


推薦理由:


這是一本從封面開始就叫人感到“敬畏”的考古科普之書,或者換個說法來形容這種感受更貼切:有點嚇人。書封正中、書名之下,嵌著一張正對著我們的頭顱照片,從太陽穴、眼睛到鼻子,各個部位的骨都基本完好如初。至于書封上的另一個骨骼圖像——以及一把測量直尺——甚至讓人來不及細看。這就是我們看到人骨的反應,認為它無法捉摸,是不可靠近的。如果不是考古研究或影視?。ㄈ珞@悚片、刑偵片等),人們可能都忘記了所生活的這片土地下還有上千年的骨骼,哪怕某個元素忽然在腦海里浮現(xiàn),也會趕緊打消念頭,滅掉剛泛起的好奇心。


我們對祖先骨骼的了解還是太少了。骨骼是身體最堅韌的構(gòu)成之一,在人類的土葬年代,大多數(shù)時候也唯有它和牙齒可以真正長眠在地下。考古遺址的骨骼也因此留給了后人許多信息。生物考古學者張全超和他的團隊將他們的考古研究轉(zhuǎn)為故事,輔以遺址骨骼的圖片和知識,其講述方式頗有“娓娓道來”的風格。翻開《骨謎》,我們也隨之進入考古現(xiàn)場,得以窺見受過傷的、患過骨癌的、被纏足過的骨骼,還有史前古人精湛的開顱醫(yī)術(shù)。此外還有夫妻葬及其隱藏的古人愛情和婚姻故事。其實有關(guān)人類骨骼的研究,即便在考古學界也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領(lǐng)域,而把考古發(fā)現(xiàn)寫成科普作品就更罕見了。以讀者的視角觀之,《骨謎》除了引用中外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和專業(yè)文獻,另有兩處給人印象深刻,其一是作者們并非直接給定某個結(jié)論,保留了可討論的空間,其二是內(nèi)容兼有理性和情感,借助歷史、文學和想象呈現(xiàn)了一個接一個的骨骼故事及其細節(jié)。這個時候合上書再來看封面的頭顱,我們大概也不那么害怕了,甚至意識到它就是我們的一部分。


撰文/羅東

編輯/李永博 張進

校對/王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