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記憶中的語文課是什么樣子?
雖然中小學該學的名篇,每個年代都會有那一些,但上課的體驗,卻是大不相同。關(guān)于這個問題,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,有的人可能會想起在語文課上補數(shù)學作業(yè)的緊張刺激,有的人則是情不自禁地開始模仿老師背課文的口音。
作為我們的《重新遇見語文課》專欄作者,彪老師之前的文字受到很多讀者的歡迎。與她解讀魯迅、艾青的獨到視角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,是她的學生們。彪老師的文章,字里行間展示出的,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師生關(guān)系,也是課堂作為一個對話空間,激發(fā)靈感火花的可能性。
從上學時候開始,彪老師就很喜歡用一個能隨身攜帶的小本子記錄班里有意思的事兒,過了很多年,她還記得很多好朋友上課接話茬的段子。用她的話來說,現(xiàn)這種記錄“很像是自媒體早期雛形”。
進行記錄瑣碎的習慣,她一直保持著,直到她成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。這些備忘錄里自然多了很多語文課的片段:有的是課堂討論時的靈光乍現(xiàn);有的是深夜備課的頓悟反思;有的沒有任何意義,就是單純被課堂上的“插話師”們逗笑。如今,她決定把這些關(guān)于語文課的碎片整理起來。這是一份公共性的人文教育“現(xiàn)場”實錄,也是一份私人的紀念和禮物,送給她的小朋友們。本篇為這份記錄的上篇。
撰文 | 彪老師
01
開學第一天,我和學生說,咱們要給班級設計班徽。在很多份投稿中,大家選中了一幅頗有哈利·波特氣質(zhì)的設計:
02
初中第一節(jié)語文課我給學生發(fā)了個閱讀調(diào)查問卷,發(fā)現(xiàn)繼《哈利·波特》之后,《三體》成為了另一部初中生白月光??梢姾⒆犹烊粫焕寺?、充滿想象的、和現(xiàn)實保持距離但又緊密相連的世界架構(gòu)吸引。
03
開學第一周,我教會了學生去圖書館借書。于是,中午吃完飯,當男生滿操場亂跑時,女生在班里:
04
初中第一節(jié)語文課講《春》,讀完第一遍,我問學生,如果用一個詞概括,你覺得這是一篇怎樣的文章?學生說優(yōu)美,說生機勃勃,這時我們班頗具活猴兒氣質(zhì)的體委撇嘴說:“無聊!太長了!困!”
我很尷尬,但我也理解他們是真的覺得無聊。于是馬上想到一個小游戲,類似“動物園里有什么”。班里每個人都要說一個在這篇文章里出現(xiàn)的事物,不許重復。
于是氣氛突然熱烈起來,孩子們都很興奮。我在黑板上隨手記錄,寫了一黑板,然后呢?
我問學生的第二個問題是,這些事物里,哪些是你們平時寫春天會寫到的?學生紛紛舉手,于是我又把他們提到的事物圈了出來。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朱自清關(guān)注到的事物,比我們多多了。
再讀課文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其實朱自清主要寫的,就是我們經(jīng)常寫的那些花啊草啊風啊雨啊,只是他在寫花草風雨的時候,會用到很多“群演”:他不是在描繪某個具體的事物,他在描繪某種氛圍中的事物。在他的筆下“春雨”不是孤立的,而是一層濾鏡,給原有的世界加上了灰蒙蒙的一層,于是世界就慢下來了,安靜下來了。
春天變成了一種氛圍。
05
在講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》的過程中,我們一直在用魯迅的兒童視角觀察世界,尤其是“我”委屈巴巴地反思為什么我被送去三味書屋時,猜測“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,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,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……”這種小朋友的思維方式讓文章有無限趣味。但這篇文章寫于作者中年,從成年人的視角來講童年故事,有沒有留下成年人的馬腳呢?
最明顯的是開頭和結(jié)尾兩處,開頭就交代百草園已經(jīng)變賣,結(jié)尾又說自己在課堂上開小差畫的繡像本已經(jīng)賣給同窗,“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;聽說現(xiàn)在自己已經(jīng)做了店主,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。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?!边@兩處信息分別對應了百草園時光和三味書屋時光的消散。
我和學生講,我小時候覺得這篇文章結(jié)尾特別怪,好像戛然而止,沒有升華,沒有抒情,沒有點題。學生馬上就說了:“魯迅不是沒抒情,說繡像本已經(jīng)丟失,就等于在說自己的童年一去不復返,也就是在抒情了?!?/p>
我接著問,如果加一個中學生式的結(jié)尾,應該怎么寫?同學們馬上模仿小魯迅高呼:“Ade,我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,Ade,我一去不復返的童年時光!”
是啊,告別百草園,還要大張旗鼓地呼嚎,帶著點傻里傻氣的調(diào)皮。而告別整個青年時代時,就只說一句“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”。
這就是魯迅的筆法,永遠有情,但永遠克制。越是動情,就越要克制。
06
講《皇帝的新裝》,問學生如果你是國王派去視察的大臣,你會怎么向國王匯報?
學生:“下載反詐app?!?
07
班里有個叫“思瑞”的同學,我總覺得他的名字讀起來像“three”。有一次在便利簽上記人名直接用“three”代指他,被學生發(fā)現(xiàn)了。于是這種諧音梗起外號的風氣就在我們班蔓延開來。“穆遙”叫“喵”,“俊瑞”叫“錐”,“夢琦”叫“Mickey”……
08
講完《鄧稼先》,我給學生看了張譯在《我和我的祖國》里演的那段關(guān)于原子彈研究者的故事。學生問我,張譯演的是鄧稼先嗎?我說不是,接著反問:“你們說為什么導演不直接講鄧稼先的故事呢?電影里他的領(lǐng)導都不認識他,這可能是一個沒有被歷史記住的人?!?/p>
小朋友想了想說,鄧稼先也曾是這樣的人,而且除了鄧稼先,一定還有很多這樣的人。這樣默默無聞的工作者的故事值得銘記。
《鄧稼先》文中結(jié)尾引用的歌詞中有一句“至今熱血猶殷紅”,讓我想到梁啟超的“十年飲冰,難涼熱血”。鄧稼先沉默冷靜,但他的血是滾燙的。
《我和我的祖國》電影截圖。
09
自從講了梁啟超飲冰室的故事,班里有倆男生天天帶凍成棒子的冰水,并自稱“飲冰室主人”。
10
講蕭紅的《回憶魯迅先生》,一上課我先問了學生兩個問題。
第一個問題:通過預習,你們覺得這篇文章的作者和魯迅是什么關(guān)系?
學生很容易會說出“師生”“朋友”,也會說是“很好的朋友”,追問原因,學生就會解釋道,因為文章中講了很多魯迅生活中的瑣事,感覺作者和魯迅一家都很熟悉,他們一定是關(guān)系很好。
第二個問題:你們猜猜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況之下寫的?我給了學生三個答案:
A 魯迅剛?cè)ナ罆r B 去世三年左右 C 去世十五年之后
沒有人選擇第一個選項,因為他們說:“這篇文章里感覺不到特別大的悲痛,感覺作者已經(jīng)從悲傷里走出來一點了,能夠平靜地講起魯迅生前的故事了,但還帶著濃厚的情感??赡芩龑懲赀@篇文章,就完成了對魯迅的一種紀念。”
這兩個問題的答案,一個指向了私人化生活化的選材,另一個指向了作者蕭紅深情又克制的情感。本節(jié)課關(guān)于這篇文章的所有分析,都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展開。
11
今天是婦女節(jié),在教室門口寫了一段節(jié)日寄語,希望從語言的角度提醒孩子們關(guān)注語言背后的陷阱。讓另一個班的學生從今天講的《木蘭詩》里選一句他們喜歡的話寫在門口,孩子們選了“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。 祝大家節(jié)日快樂!
12
講《老王》,關(guān)于老王送香油送雞蛋被”我”硬塞錢的情節(jié),小朋友說,在老王那里,香油雞蛋是禮物,但是在我塞錢之后,它又變成了商品。
這時有學生問,那“我”什么也不回也不合適吧,應該怎么做合適呢?
于是有人說可以回禮,也有人說可以留下來喝茶……
我想了想,或許問題在于,“我”本能地覺得應該給錢,這本身才值得“愧怍”。
13
班里有個很像加菲貓的男生,感受力很強,經(jīng)常在語文課上語出驚人。今天講《己亥雜詩》,講“浩蕩離愁白日斜”一句,我問學生“離愁”如何“浩蕩”。加菲貓說,別人的離愁都是小橋流水,但龔自珍的離愁是奔涌的江河。講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”,我剛翻譯完句子,他突然“嗷”了一聲,說想到了“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”。其他同學莫名其妙,我一下get到,他想說,兩首詩都在寫一種萬物周而復始的感覺,一首是時間的更迭,一首是生命的輪回。
14
怎么引導學生理解通感,活學活用呢?
顧城曾在詩中把鐘聲和藍色的大理石聯(lián)系起來,這是一個很好的通感的例子。但我沒有把這首詩直接讀給學生,而是鼓勵他們自己猜出那個和“鐘聲”通感的事物。于是引導他們:鐘聲有什么特點?
學生回答:“洪亮,低沉?!?/p>
那么用什么事物能傳遞這種感受呢?學生很快想到了“石頭”。
在此基礎上,“鐘聲”的那種一層一層的回蕩感怎么表現(xiàn)呢?
有學生想到了“高高拋起的石頭”和“石頭拋進大?!保际呛芎玫穆?lián)想。
顧城是怎么寫的呢?
他說:“我聽見鐘聲在返回圣地/淺淺的大理石上現(xiàn)出花紋?!?/p>
于是孩子們明白,“通感”的要義在于從其他感官中尋找相似的感受。接著我讓學生課間每人寫一句通感交給我,很快我便收到了一些詩一般的句子:
“柿子色的燈光下,貓的腳步聲是深藍色的天鵝絨?!?/p>
“誘人的蜂蜜散發(fā)出醇厚的香氣,是深黃色的琥珀。”
“運動會上,同學們的吶喊聲是一面鮮紅的旗幟,迎風飄揚?!?/p>
“我拿起一橘子放入口中,厚重的桔色中帶著幾抹有著穿透力的白,讓我仿佛置身于深橘色的樹林里,一片金黃?!?/p>
15
發(fā)期末復習卷子的時候?qū)W生吐槽說,好厚啊,綁身上可以當防彈衣了。
我說,如果考試是戰(zhàn)爭的話,復習資料當然是防彈衣啦!
于是,我們班學生每次提起來這個冊子就直接“今天做防彈衣第幾頁”“老師我防彈衣落家了”。有時候家長來問作業(yè),也會問:“老師,今天用交防彈衣嗎?”
16
家長給我發(fā)學生的背書視頻,并分享了一下他的小貓。太可愛了,小孩和小貓。
17
我們班一個高高胖胖的小男孩撩閑惹了一個瘦瘦小小女生,被女生追著跑。結(jié)果不小心把自己絆倒傷了胳膊,現(xiàn)在天天架著胳膊上學。我們班孩子說,這就叫“林黛玉倒拔魯智深”。
18
如果讓我們的學生寫藤野先生,會寫成什么樣?
看了太多不合格的寫人作文之后,我仿照學生的文風改寫了一段低配版《藤野先生》。兩相對比,以期告訴學生什么叫“具體事件”和“有效描寫”。
此外,我還把學生寫人作文中的外貌描寫和魯迅寫藤野先生、范愛農(nóng)的外貌描寫放在一起。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魯迅寫藤野、寫范愛農(nóng)的外貌,都服務于人物性格和氣質(zhì)。而在學生的外貌描寫中,所有的小孩都長著水靈靈的眼睛,紅紅的臉蛋。所有的女老師都是長頭發(fā),很漂亮。
講完之后,讓學生現(xiàn)場思考:如果要寫我們班數(shù)學老師,如何用外貌描寫體現(xiàn)人物特質(zhì)?我們數(shù)學老師和我媽媽差不多的年紀,雷厲風行,說一不二,同時因為堅持練瑜伽,整個人挺拔優(yōu)雅,非常有魅力。學生想了想,說可以寫老師的眼睛像鷹,敏銳堅定。還有同學說老師的手又細又長,卻非常有力量,寫板書很快。我滿意點頭,算你們學明白了。
19
講完《藤野先生》的人物描寫后,我給學生看第一屆學生寫的人物速寫。作者是個很有點魯迅氣質(zhì)的男生,寫的是他暗戀的女班長。我給學生看自然隱去了這層野史,學生看完點評幾句,在一通嘈雜中,加菲貓男孩突然問:“老師,這個作者不會暗戀班長吧?”
這句話自然是引來了大家的哄笑,大家笑他“自我代入”。只有我瞪大了眼睛,問他哪里看出來的。他說,因為感覺作者一直在很細心地觀察她,注意到她的白斑,在她“鎮(zhèn)壓”學生失敗時,作者對她有一種“可憐”。
看見了嗎,寫作的奇妙之處就在于此,你帶著真情寫的東西,是會在字里行間出賣你的。
20
全班唯一一個語文不及格男孩翻譯“樹樹皆秋色,山山唯落暉”:樹葉等來了秋天,大山等來了夕陽。
他才是真正的詩人。
21
最近在想辦法拓展學生讀文言的閱讀量,鼓勵學生大量背誦和課文相關(guān)的課外篇目,然后讓學生背完自己說明什么關(guān)聯(lián)。在追問中就形成了口頭詩歌鑒賞的簡答題。背完之后讓學生在“古詩詞王者榮耀”榜單里登記,通關(guān)可獲得小獎勵。
22
今天講完《飲酒》,給學生讀了《歸園田居》,下了課把這首詩打印了幾份,想讓感興趣的同學背一背。
為了吸引學生,我把詩撕成小廣告條條貼在門外,誰想背誰來撕一條,我剛貼上,就被撕得只剩兩張了。最后再一忽悠:“最后一張有沒有人要搶?”馬上沖上來倆姑娘。這時我再故作慈悲地補一句:“沒搶到的也別著急,看大家興趣高漲,我回頭再補!”
貼了新的回辦公室判作業(yè),也沒再和學生說,等再到課間發(fā)現(xiàn),已經(jīng)又被撕沒了。饑餓營銷被我玩兒明白了。
(未完待續(xù))
作者/彪老師
編輯/劉亞光
校對/吳興發(fā)